一件小事

原文来自知乎问题清华大学丘成桐教授国庆节临时召开博士转硕士项目,受到学生质疑后认为“我们的教育确有问题?”下的回答,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见网易新闻的报道

事件源于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在国庆节期间突然通知学生第二天上午要开会。学生们认为这种安排不合理,因为它打乱了他们的假期计划,而且通知时间过于紧迫,让他们措手不及。此外,丘成桐对此事件的回应也引起了争议。

最近突然和丘先生近期组织的工作变得有了点交集,不评价事情本身了。

就聊聊回国后的一个明显的感受和疑惑:为什么那么多【重要的】、【不能缺席的】、【实在不能参加需要请假并说明事由的】会议,都是临时通知的?

在德国工作时,邮箱不时收到院系的会议和活动通知,食堂前不同的本地社团也会派发各类传单。开始宣传的日期距离正式活动的日期最少相距一周,我从未见过例外。

课题组里的情况也一样,老板在Calendly上建了个时间表。想跟他单独讨论,先在日程里预约时间。更夸张的,通常在上半年,我们已经把十月份安排的课题组集体活动(retreat)定好了。

所以回国后的情况给我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困扰。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现在我自以为我想通了。

可能是因为被通知的人【不够重要】。

这里的每个行政人员或许心里都存在一个等级制度(hierarchy),把通知人员按重要性划分成了金字塔型的三六九等。当预约这座金字塔顶的时间时,你认为这件事会发生在距离活动多久的日子?这件事会不会只进行一次?而尽管如此,当这些三顾茅庐、优先确保的时间又临时变动后,你会不会干脆觉得,那些不重要的人直接到时再通知,反正可以强制要求参加好了?

同一场活动里,你可以同时体验到最井然有序的组织和最五光十色的混乱,而这一切只取决于你是谁。

我又想起了遥远的一天,老板一边给我展示他的Apple Calendar,一边抱怨:你看我最近有多忙。

现在我只想说,能在日程表上找到的忙,与真正的忙碌相距甚远。


注:此文发布时,知乎问题已被删除。可以想象的是,本应在度假的清华老师又接到临时通知返回学校,商量处理棘手的公关问题。这位老师此刻是否是个重要的人呢?